close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Rafflesia),是於1818年在蘇門答臘島雨林地區

的一次科學考察中被發現的。雖然它的花朵大得驚人,可種子卻小得出奇。

主要生長於馬來半島及婆羅洲、蘇門達臘等島嶼。

大王花的直徑可達1.5公尺,重量8公斤,

它的花心是一個大空洞,可以讓一個小孩坐進去

 

大王花屬於大花草科,這一家族還包含了橡膠樹、蓖麻、木薯等。

不過它也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花,又叫做「屍臭花」,因為它開花時奇臭無比,

發出腐肉味,也許這樣做是模仿剛剛死去的動物,以便引誘以腐肉為生的飛蟲在其上面授粉。


大王花食人花 開花時奇臭無比

  大王花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性:

沒有特定的開花季節,也沒有根、葉和莖,寄生於一些野生籐蔓上。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大王花的種子是如何發芽和生長的,它也從不進行光合作用。

大王花花苞長出後,要歷經7個月才會盛開,而且開花只有短暫的4天。花期結束後,

即崩塌成為一坨黑色的黏性物質;果實為直徑約15公分的球體,巨木質化棕色的表面,

充滿乳白色可口且富脂肪的果肉以及上千的紅棕色種子。

當動物享用時,以爪子挖果肉,種子就會藉由動物的皮毛和爪子、糞便傳播。


大王花食人花 可以讓一個小孩坐進去

  

大王花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這個時期也是恐龍時代結束、

開花植物問世的年代。

大花草的花體從4,600萬年前,開始以快速的步調演化成現在重達15磅的形狀。

然後,在增大尺寸近79倍後,才恢復以較緩慢的演化速度進行。或許對大王花的了解,

可以加深人們對開更大的花、結更多果實的植物的認識,讓他們培育出更多此類植物。

大王花食人花 開花只有短短的四天
 
  有人誤傳大王花又叫做食人花,是因巨大的花心中央開口處又見密集的刺,

如巨蛇的利齒,加上腐臭味道如有死屍在內,

所以大王花便以訛傳訛成為駭人聽聞的食人花了。

其實它屬寄生植物,是以菌絲般的構造寄生於一種葡萄科崖爬籐屬(Terastigma)

的籐類植物。不過一般旅客要去欣賞大王花有時還真得碰碰運氣,

因為開花只有短短的四天,需要正好那個時期開花而且要有勇氣忍受惡臭,才能體驗的到喔。

大王花食人花 引用自: 世界最大的花:大王花

大王花食人花 花朵大得驚人,可種子卻小得出奇

 

 大王花生長在500-700公尺高度的熱帶雨林中,由於沒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會在什麼時候冒出來。

不過根據當地人的說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長季。

當它剛冒出地面時,大約隻有乒乓球那麼大,經過幾個月的緩慢生長,花蕾有乒乓球般的體積,變成了甘藍菜般的大小,

接着5片肉質的花瓣緩緩張開,等花兒完全綻放已經過了兩天兩夜了。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開出來的巨大花朵,居然隻能維持4~5天,而且在這4~5天中,

花朵會不斷地釋放出一種奇特的臭味,像糞便一樣臭,蝴蝶蜜蜂都不願理睬它,大型的動物也會自然回避,

而讓一些逐臭的昆蟲來爲它傳粉做媒。當花瓣凋謝時,會化成一堆腐敗的黑色物質,不久,果實也成熟了,

里頭隱藏着許許多多細小的種子,隨時准備掉入地中,找尋適當的發芽地點。
  

  大王花由5片暗紅色、外表堅硬的花瓣組成,花瓣滿布白色斑點,花瓣中間有一半球形的圓洞,洞底的花盤上覆滿尖刺,

這種尖刺的功能暫且未知。

大王花是雌雄異體植物,因此雌花和雄花的親近(花期、位置等——譯者注)對授粉非常重要,

這讓大王花的授粉變得很有難度。雌花一旦授粉,就會孕育出約6英寸(15釐米)的海綿狀果實,

其中含有上千粒長約1毫米的種子,但其傳播方式還不爲人知。
  

繁殖保護

  遺憾的是,由於鮮少人知道此花的繁殖的方法,所以隻能依賴自然傳播,加上此花擁有藥用價值(用於婦女分娩),

故被采割,此外,長出大王花的地方被視爲土地肥沃,而使用於其他用途;沒有良好的保護導致大王花逐漸減少。

無論如何,1997年沙巴野生保護法令制定,大王花爲保護植物。在2002年,有關當局發現44/83的大王花在保護環境以外,

故此,他們派員尋找、監督,並希望將來大王花與其生長的環境可以不再受破壞。
  

身世之謎

  大王花的身世長期以來就是個不解之謎,不過日前科學家利用基因分析技術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

大王花是於1818年在蘇門答臘島雨林地區的一次科學考察中被發現的。實際上,

大王花的植物學近親中許多開的花直徑也不過幾毫米。

  研究人員表示,大王花屬於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

這一家族還包括一品紅、愛爾蘭鍾(Irish bell)和諸如橡膠樹蓖麻木薯等。大王花具有很多令人稱奇的特性,

科學家早已躍躍欲試,試圖發現它到底屬於哪個生物生命樹。它可謂是植物學上的“離經叛道者”——

一方面從另一種植物中“盜取”營養物、另一方面哄騙昆蟲在其上面授粉的寄身植物。

  領導此項研究的美國哈佛大學植物生物學家查爾斯·戴維斯說:“它們其實就是一種發出黴臭味的植物。

”此外,大王花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性:沒有特定的開花季節,也沒有根、葉和莖,寄生於一些野生藤蔓上。

迄今爲止,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大王花的種子是如何發芽和生長的,它也從不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一般通過光合作用吸取來自陽光的能量。它開的花重達15磅(7公斤),顏色血紅,布滿了深褐色的花苞,

散發着一堆爛肉的臭味,甚至能釋放熱量,也許它們這樣做是模仿剛剛死去的動物,以便引誘以腐肉爲生的飛蟲在其上面授粉。

  

大王花
               大王花

戴維斯教授說:“它們看上去和聞上去都像是一堆腐爛的肉,令人作嘔。

我們對它們敬而遠之,躲避惟恐不及,但對於在其上面授粉的飛蟲而言,

它們可都是垂涎三尺的美味。

”據戴維斯教授介紹,東南亞部分地區的雨林生長着多種大王花,

婆羅洲是這一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中心。

他說,大王花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這個時期也是恐龍時代結束、開花植物問世的年代。

研究人員相信,在長達4600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大王花在停止緩慢的進化步伐之前,花朵尺寸增大了79倍。

  科學家最近爲一些植物認祖歸宗的研究主要依賴於同光合作用相關基因的分子標志,但這一招可能並不適用於大王花。

研究人員隻得嚐試大王花基因組的其它部分,尋找相關線索。戴維斯教授說:

“這些植物非常奇特,無論你把它們放進哪一個植物類别中,你都必須做出大量解釋,說明這樣做的原因。

不過令人吃驚之處在於,一旦所有這些選擇都作爲其近親存在,它們就會乖乖地在這一組植物中找到暫時歸宿,

而這種植物開的花絕對很小。”

  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植物生物學家丹尼爾·尼克倫特也參加了此項研究。

他表示,對大王花的了解加深有助於人們改變對開更大花、結更多果實的植物的認識,讓他們培育出更多此類植物。

大王花由創建英國在新加坡殖民地的托馬斯·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爵士和博物學家約瑟夫·阿諾德領導的一次科學考察中發現

的,並以拉弗爾斯爵士的姓氏命名。但不幸的是,約瑟夫·阿諾德在此次考察中死於瘧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