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永久眉眼唇相關流行資訊 HGH新生命電商經營
半永久眉眼唇相關流行資訊 HGH新生命電商經營 諮詢 0928642299 江老師

目前分類:保健養生相關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葡萄柚與43種藥併服 恐猝死腎衰竭

 

華人健康網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11月28日 上午11:52

大多數人生病領藥時,醫師都會提醒吃藥記得配溫開水,勿搭配果汁,特別是葡萄柚汁,以免藥效受到影響。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的最新研究則進一步發現,隨著近年來許多新藥物的研發,葡萄柚的副作用也大增,在85種可與葡萄柚產生作用的藥物中,有43種具有危險性,嚴重甚至可能出現猝死、腎衰竭的問題。

 


吃藥時勿搭配開水以外的飲料,在服藥期間也最好不要食用葡萄柚,以免產生嚴重副作用。(圖片/取材自美國《ABC NEWS》)

 

根據美國《ABC NEWS》新聞網報導,在20年前首次發現藥物與葡萄柚會產生危險副作用的研究團隊,接下來在2008~2012年期間,也持續針對不斷上市的新藥物做研究,並發現服藥配葡萄柚會導致嚴重反應的藥物數量,從17種大增至43種,其中包括降膽固醇用的藥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羅瓦斯達汀(lovastatin)、素果膜衣錠(simvastatin),以及部分癌症與心臟用藥。

主要原因為葡萄柚汁中有1種化學物質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可抑制體內某種酵素(CYP3A4)的活性,此酵素活性降低,會造成藥效存留在體內太久而出現副作用,包括猝死、腎臟衰竭、腸胃出血等。

僅需1顆葡萄柚或是約8盎司的葡萄柚汁,就可以對藥效產生反應,因此在服藥前24小時內最好都別碰葡萄柚。此外,45歲以上更是高危險群,因為據統計發現,45歲以上民眾服用藥物及買葡萄柚的機率都較高,研究人員因此呼籲此族群知民眾更須謹慎。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頭皮屑增加_中醫觀點》體質偏虛寒者尤甚

2011070116081889  

台灣新生報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1月21日 上午12:12

冬天容易發生頭皮屑增加的問題,尤其是體質偏「虛寒」者。中醫師鄭集誠表示,氣候寒冷易造成頭皮皮脂腺代謝較不好,而虛寒者,屬於「冷底」體質者,身體代謝能力較差,本身皮脂肪就會比一般人少,頭皮油脂量不足,過於乾燥形成頭皮屑增加。中醫可配合「滋陰潤燥」方向調理。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虛寒體質者,常見於減肥過度,飲食習慣差,讓身體代謝容易異常,且平常就易手腳冰冷族群。中醫配合改善頭皮屑增加問題,大方向可從補充油脂,促進代謝著手;應用「滋陰潤燥」方式。中醫辨證治療用藥部分,針對「虛寒證」者,常見表現包括手腳冰冷,易腰痠背痛,無力,易頭暈,氣弱,舌質淡,苔薄白,治療可配合加強溫腎補氣,如可用通翹活血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麝香、紅棗)調理。

鄭醫師表示,加減方部分,若油脂分泌較少者,可加上補骨脂、芝麻等油脂量較高的藥。還有,可配合溫補藥,肉從蓉,幫助溫腎補陽,潤燥功能。另外,可配合穴道治療,採取頭皮針方式,針灸取包括百合、四神聰、前頂、後頂穴,同時,平常也可多按摩這些穴道,有助於加強活血通絡的功能。

醫師提醒,日常生活飲食部分,虛寒者應儘量少吃冰冷飲,還有寒性水果,如西瓜、水梨、橘子等,可補充吃些溫性食物,如薑母鴨、麻油雞等。

預防頭皮屑增加,日常生活作息應正常,勿經常熬夜,少吃刺激物,遠離菸酒。以及頭皮油脂分泌較少者,天冷時,不需要太常、太密集洗頭,以免反而洗掉油脂層,而增加頭皮屑的生成。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不能忽略的「經皮毒」!

21307864051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2年11月21日 下午1:1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網站做過調查,台灣職場女性從上妝到卸妝,臉上有妝的時間每天平均有11個小時!其中6成3的女性擔心化妝品對人體產生傷害,但為了「工作需要」、「追求美麗」等因素,還是要繼續化妝。英國化學家也發現女性每日例行的清潔、保養、上妝,讓歐洲女性每年平均吃下和吸入的化學物質有2.3公斤!體內有這麼多化學物質,這健康怎能不讓人擔心!所以一個新的名詞就出現了,你知道什麼是經皮毒嗎?

那麼什麼是經皮毒?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說,經由皮膚進入身體內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人體內累積,可能造成病變,主要出現在日常生活用品,如廚房的清潔劑;浴室的洗髮精、沐浴乳;還有女生的化妝、保養品!幾乎所有化學合成的產品都有可能有經皮毒!

皮膚科醫師蔡宗樺也說,這些化學物質大多是從皮膚的角質細胞間隙穿過,分子較小的可以直接穿過角質細胞及經由汗腺或毛囊的開口進入或從表皮、真皮進入血管和淋巴,到達全身或在脂肪層累積。什麼情況下身體容易被經皮毒危害?包括:化學物質的分子很小、皮膚狀況不好的老人、小孩皮膚較薄;皮膚是受傷或發炎的狀況,或不同的化學物質相遇:促進吸收。原則上皮膚越薄化學物質越容易進入人體,一般來說最容易的是生殖器和腋下;再來是臉,尤其嘴唇和眼皮,最不容易的是手腳掌。

不同的化學物質差異很大,其實很多化學物質人體都可以代謝或排出,很多真正有毒的化學物質政府也會管制和禁用,不過除了有一些漏網之魚外,使用過量和使用方式不當也是造成經皮毒的主要原因!

林醫師也說,這些化妝保養用品,生產商為了不讓細菌感染或延長使用期限,會在產品裡會加入殺菌劑、防腐劑,含有安息香酸、安息香酸鹽、鄰苯基苯酚,會腐蝕皮膚黏膜,有變異原性和致癌物的嫌疑;或是有四級胺、甲醛,可能會引發過敏、或有致癌嫌疑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好子宮 不長壞東西

婦女疾病種類相當的多,每個疾病的發生原因、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均不相同,往往令女性朋友感到眼花撩亂,更遑論去做好預防,這此介紹困擾女性常見的子宮疾病。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為了便於女性朋友記憶及理解,他將子宮疾病歸類為「子宮癌症」、「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及「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等3大類。
 

一、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

常見的「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包括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

1 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主要原因為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身體未能將它清除,造成細胞病變,如果病變細胞只在表皮細胞,為子宮頸病變,又可分為1~3級及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病變屬於癌前病變,不算侵襲性癌症,一般僅須做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如切除範圍完整,定期做追蹤即可,少部分則須做全子宮切除,衛生署與醫界已取得共識,子宮頸原位癌已不再被視為「癌症」。

「子宮頸癌」即上述異常病變細胞侵犯上皮層以外組織,早期不一定會有臨床症狀,通常須抹片或子宮頸切片才能發現,初期有可能不正常的出血,或性行為後出血,還有陰道有惡臭氣味,有些病患在性交時會感到不舒服,建議有過性行為之婦女,應定期做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之好發年齡在40~55歲,但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子宮頸癌的診斷可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或是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去計算高危險病人,但不論是做子宮頸抹片或是病毒檢測,最後還是要經由內診切片才能確定,因為大約有10%時值生育年齡婦女的HPV檢測會呈陽性反應,檢驗呈陽性反應並不代表就是得了癌症,因此不需過度恐慌,但仍須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可以分為第1級 (CIN I )、第2級、第3級及原位癌,第1級子宮頸癌可持續追蹤或作進一步治療,第2級以上通常會施予子宮頸圓椎狀切除術,將有病變的組織切除,但如果是太年輕的婦女做了這個手術,子宮頸容易有閉鎖不全,未來懷孕發生早產及流產的風險有可能相對會較高,故懷孕時須與你的婦產科醫師說明之前疾病及子宮頸手術史,以方便醫師做子宮頸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後續治療。

子宮頸癌要如何預防呢?女性在有性行為之後,最好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並定期追蹤,或是接受子宮頸癌疫苗的注射,讓身體有抗體抵抗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入侵,目前子宮頸癌疫苗相關研究指出,施打這個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罹癌風險,6個月內需打完3劑。 

2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增生」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長期且持續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依據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型、複雜型增生,其又可分為是否合併細胞變性。子宮內膜增生中,尤其複雜型增生又合併細胞變性時,一般須積極治療,如無生育考量時,應做全子宮切除,以排除癌變之可能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包括出血、月經量大、陰道分泌物過多及下腹疼痛等,尤其是更年期停經後的出血及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藥物情況下的出血,更應立即查明原因,相關統計指出,停經後異常出血的婦女,少部分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的問題,醫師可經由內診、超音波檢查看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鏡切片檢查,或子宮內膜刮除手術來做診斷,以判定出血原因及排除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如果不幸是子宮內膜癌,須先進一步開刀判定癌症的期別,再決定後續要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不外乎服用藥物及手術治療,但在決定治療方法之前,患者的年齡及是否生育,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若患者已經有一些年紀,且不再生育,可考慮手術摘除子宮。如果患者很年輕、未生過孩子,及癌期別相當初期,目前可給予高劑量的黃體素,但要定期回診追蹤,大約3個月就要做一次內膜切片檢查。如果檢查發現病變沒有改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必要時須施予分期手術,包括子宮、卵巢及輸卵管都要一併摘除。若癌細胞出現轉移,還要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

二、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常見「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則包括有器質性疾病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症,與骨盆腔感染發炎或因子宮鬆弛下垂造成的下腹疼痛。

1 子宮肌瘤:
不少女性為經痛所困擾,有些經痛可以找到原因,但有些經痛屬原發性經痛,怎麼都找不到原因。子宮疾病中又以子宮肌瘤最為常見,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有20%~40%會有子宮肌瘤,比例雖然高,但惡性風險並不高。子宮肌瘤的症狀表現跟肌瘤長的位置及大小有關,除了疼痛及經血量多之外,任何位置的肌瘤過大時,都會造成該處的壓迫症狀,例如壓迫膀胱會發生頻尿,壓迫後方直腸會想要排便或是便祕,有的甚至會引起水腫,但也有的病患因肌瘤長的位置加上肌瘤較小,一點不適症狀也沒有。

子宮肌瘤的治療多會用避孕藥及止痛藥,多根據其臨床的症狀如出血及痛經給予止血藥等,現在還有較新的「柳培林」針劑,其能讓身體進入沒有月經的狀態,以利肌瘤變小並改善貧血,方便日後肌瘤摘除手術的進行。子宮肌瘤雖然多是良性的,但如果來經時痛得要命,肌瘤長大得很快、又很多顆,尤其是更年期以後仍在變大的肌瘤,就要特別注意,必要時需以手術摘除肌瘤,甚至是切除子宮,但前提必須是病患已決定不再生育。

2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果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若長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會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響,出現與月經週期相似的變化,同時也刺激週圍的組織充血、發炎,進而產生粘連造成痛經
較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經痛之外,還會有下腹痛及性交疼痛,如果是未完成生育或因子宮內膜異位而不孕的婦女,應該給予保守的藥物治療。如因嚴重痛經或巧克力囊腫過大,擔心有癌變之可能時,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腫瘤,也就是只切除病灶,或對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進行電燒,同時給予適當的荷爾蒙藥物。

3 骨盆腔發炎:
骨盆腔發炎主要為細菌等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及輸卵管,引起感染發炎,病患會有下腹疼痛、發燒、性交疼痛及頻尿等症狀,此外,病患的白血球同時也會上升,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如果已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就必須要住院打抗生素治療。預防骨盆腔發炎,最好是安全的性行為及維持單一的性伴侶,在月經期外,盡量不要使用衛生護墊或衛生棉條,內衣褲要洗乾淨、曬乾,避免和其他衣物雜洗,發現有症狀時最好要立即做檢查,另外,不必要的陰道沖洗,也是造成感染的最大原因。

4 子宮下垂:
多產的婦女容易發生陰道壁的鬆弛及子宮的脫垂,尤其到了停經期後,由於缺少荷爾蒙,加上身體老化,鬆垂的程度及症狀會更加嚴重,病患會長期的腹痛及腰痠背痛。子宮脫垂可分成4度,下垂至第3度時,有些病患甚至在陰道口就可以摸到子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完全要看症狀的輕重而定,一般可以做子宮懸吊骨盆重建手術減輕不適,但如果嚴重下垂,就需要考慮經陰道做子宮切除。

三、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包括了子宮功能性不良出血、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1 子宮功能不良出血:
大部分的子宮功能不良出血是指沒有任何器官的病變,單因內分泌失調所造成的子宮不正常出血,有的出血量會較大,或是2~3天的點狀出血,常合併肚子脹痛,其大部分對荷爾蒙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少數病患會一再出血,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才考慮做進一步的手術處置。

2 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息肉是一個小小突起物,這個突起物的表面有豐富的微血管,由於內膜每個月崩潰,所以長息肉的機會較高,子宮內膜息肉常會引起不正常的月經出血、經血量大或是月經期過長,其診斷主要靠超音波或是子宮鏡。若息肉長在子宮頸,就是子宮頸息肉,因為磨擦的關係,常在性行為之後發生出血,子宮頸息肉通常可在醫師內診時發現。

雖然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頸息肉都是小的良性腫瘤,但是出現症狀時還是切除比較好,尤其有些子宮內膜息肉會干擾著床,進而造成不孕,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採用子宮刮搔術,也可以利用子宮鏡手術直接切除息肉,但子宮內膜息肉或是子宮頸息肉容易復發,手術之後最好要定期追蹤。
3 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
亦可能造成月經過多及不正常出血,甚至引起貧血症狀,一般正常月經量常在80c.c.以下,如果月經量過大或常有血塊時,還是要尋求醫師的幫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0期】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養生 肺癌還上身?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如果問:「台灣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哪一種?」大部分的女性可能會回答乳癌或子宮頸癌,但其實肺癌已連續20年蟬聯女性癌症死因榜首。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數年來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高居第2位,僅次於肝癌,但據最近公布的十大癌症,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在女性則仍為第一位,是國內女性最主要的癌死亡原因,也因此,肺癌與肝癌並列成為國人健康的兩個重大威脅。

肺臟對於人體有多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肺臟是由一對海綿狀的組織所組成的圓錐型對稱器官,左右各一,為呼吸系統的重要部分之一。吸氣時,肺臟會藉由吸入空氣,和肺循環內的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此外,呼吸道的黏膜纖毛和免疫細胞,也分別能阻止空氣中的灰塵、污染粒子、細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進入人體。雖然肺癌的確定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不過,眾多危險因子當中,抽菸絕對是列為頭號危險因素。

以往台灣吸菸人口多,香菸當中的尼古丁會影響支氣管內的纖毛運動,使它清除廢物的能力降低,支氣管與肺部容易因刺激而受損,抽菸的人因為香菸焦油中的大粒子不會跑到末端的肺泡區,所污染附著的位置靠近氣管或大的支氣管等呼吸道與組織黏膜,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上皮癌症病變。
賴基銘說,抽菸人口多,也就是為何以往肺癌患者中上皮癌的比例居多,但是近年來各項宣導和法令限制,讓抽菸人口大幅下降,但受二手菸及其他煙塵之害的比例增加,造成另一現象產生,那就是肺腺癌的比例大幅升高,這當中又以女性占大多數。

9成肺腺癌女性不抽菸

賴基銘進一步表示,醫學早已證實肺癌和抽菸有絕對關係,但是全人口當中女性吸菸數只占5%、男性吸菸約占40%,其中卻仍舊有許多肺癌患者不抽菸,而得肺癌的女性中也只有1成是抽菸的,有4成確實受到二手菸害,這當中女性8成都是肺腺癌,男性約6成是肺腺癌。許多肺癌患者他們都不抽菸不喝酒,有的人甚至生活作息都非常正常,幾年前因肺腺癌過世的年輕舞者羅曼菲是個例子、前法務部長陳定南也是、帽子歌后鳳飛飛更是引起歌迷無限追思的個案。

由臨床病例顯示,罹患肺癌的原因有一半是查不出來的,推斷有可能與基因有關,或是工作生活環境……等,不過仔細分析這些平常不抽菸、生活規律的女性患者後,得到的結論也不得不正視其傷害,大約有4成的肺癌患者罹患癌症因素就是「二手菸」的影響!賴基銘表示,女性很多從小就受二手菸害,長大後進廚房,油煙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

二手菸是肺部的殺手

一般肺癌防治都是針對吸菸者,提醒吸菸的高危險族群要定期檢查,而忽略了其實二手菸對肺部的危害,並不亞於吸菸。賴基銘解釋,二手菸是由吸菸者呼出的菸氣,其中香菸的粒子較小,所以,會被吸到肺部更深入的地方,到支氣管的末端靠近肺泡處。因此,罹患肺腺癌的機率就大大增加,再加上患者對「菸害」認知度不足與自我健康警覺度低,是台灣女性肺癌死亡率持續攀升的重要因素。

起源於肺支氣管及肺泡上皮細胞的肺癌,其臨床表現與肺癌的部位、大小、是否壓迫及侵犯鄰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有密切關係。因症狀不太表現在初期階段,而且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又近似呼吸道發炎,因此往往讓患者不容易察覺,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

兩大類肺癌
肺癌依其癌細胞來源可分為兩大類,即原發肺癌及轉移性肺癌,腫瘤若原發於肺臟則稱為「原發肺癌」,但若由其他臟器轉移而來,則稱為「轉移性肺癌」。若從病理學角度分類,則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臨床表現不同,更重要的是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不過許多臨床個案統計顯示,小細胞肺癌病患的預後,普遍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其後就此兩種肺癌多做說明。

◎非小細胞肺癌:
主要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與大細胞癌三種類型,比小細胞肺癌常見,在台灣約占所有肺癌的88%,相對於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較緩,轉移也較慢。通常治療以手術切除病灶為主,初期發現的話,有完全根治的機會,當然也不能排除術後仍可能發生轉移或復發的情況,只不過大部分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發病時,都已經是疾病的晚期。對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或是評估不能開刀的病例,則仍可採化學藥物及放射線來治療。目前肺腺癌多一種標靶藥物的治療選擇,若表皮生長因子基因(EGFR)有突變,治療效果相當好,尤其是亞洲人、女性、不抽菸者,是最佳使用對象。

根據2012年最新的肺癌分期,依照國際TNM系統(T指腫瘤,N指淋巴結轉移,M指遠端轉移)分為四期:

《Ⅰ期》:原發腫瘤小於或等於3公分,侷限在肺支氣管內,沒有淋巴結轉移,這階段擁有最佳的預後。

《Ⅱ期》:腫瘤介於3~7公分,侵犯主支氣管或離carina(左右支氣管分支處)2公分外,可有肺葉塌陷,淋巴轉移到同側肺門內。

《ⅢA期》:腫瘤大於7公分,病灶侵犯胸壁及橫膈膜,離carina(左右支氣管分支處)2公分內,甚至到心包膜、縱膈腔膜,可有肺葉塌陷,同側縱膈淋巴結轉移,此階段仍可接受手術治療。

《ⅢB期》:病灶已侵犯到肋膜腔,有惡性心包膜或肋膜積水,同側多發性腫瘤,大血管、氣管或食道侵犯,或有對側肺門及縱膈腔淋巴結、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已不建議手術治療。

《Ⅳ期》:病灶已轉移到對側肺部、返喉神經、縱膈腔淋巴結及肝、腦、骨頭或骨髓等器官,目前仍以化學治療為主,通常第四期肺癌的平均存活率則僅剩一年左右。

◎小細胞肺癌
至於約占所有肺癌12%左右的小細胞肺癌,癌細胞生長快速,而且很快就由淋巴或血液循環系統蔓延至身體其他組織或器官,就算每年都去照X光,也有可能去年肺部X光一切正常,而今年已經是肺癌第四期。可見這種肺癌不但不易被察覺,癌細胞發展的還相當迅速,一般無法以手術切除,不過,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療效比非小細胞肺癌更好,因此,治療以全身性的化學藥物為主,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
小細胞肺癌因為生長快速,依臨床分期,只分為侷限期(limited stage)及擴散期(extensive stage)兩種,其中侷限期是指病灶侷限於單側肺部,可能已侵犯到肺門、縱膈腔或鎖骨上淋巴結,所有在臨床上可發現的病灶,均可完全涵蓋在一個胸部放射治療的照射範圍內,且沒有惡性肋膜積水或遠處轉移的跡象。至於擴散期則是病灶已超過侷限期的範圍,如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擴展到對側肺部,以及已有遠處轉移的情況。

肺癌雖然好發於男性,但卻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位,賴基銘表示,在認識肺癌之後,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抽菸、拒絕二手菸害、遠離各種煙塵(廚房油煙、工廠或汽車排煙),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透過必要的篩檢(例如針對高危險群進行低劑量螺旋電腦斷層),才能提早發現,提高治療效果。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1期】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癌症迷思-口服營養補充品能抗癌?文/鄭伊伶 藥師

  •   

      

    自1981年起,惡性腫瘤已蟬聯台灣十大死因第一位長達26年,研究發現其中約30%的人,被診斷後即開始使用營養補充品,

     

    因為一般人除了關心如何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療效以外,最常見的疑慮就是該怎麼吃?吃些什麼?吃不下時怎麼辦?

     

     

    由於癌症病患本身惡性腫瘤因素或治療(如化學、放射治療或手術)引起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惡病質(cachexia)等,

     

    皆會使得病人食慾減低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此外民間口耳相傳的飲食禁忌,也讓患者不敢進食許多食物,

     

    使得病患的營養狀況更加嚴重。因此除了有正確的飲食觀念之外,也要了解吃不下時,可以採用哪些合適的口服營養補充品,

     

    以達到並維持適當的營養狀況,才能幫助癌症病患順利完成抗癌治療的過程。

     

     

    談到營養補充品,在國人的印象裡總有許多是是非非,認為營養補充品可以維持生長、加強抵抗力、

     

    增進免疫機能及促進食慾和消化等。而所謂的口服營養補充品或稱醫療營養補充品,

     

    是指含有多種或單一營養素之液體或粉末的商業配方,必須在藥局販售,可以補充營養攝取的不足,

     

    以維持病患良好的營養狀況,要辨別這些不同類型的營養補充劑也不容易,消費者大都對產品沒有足夠的認識,

     

    在廣告包裝和朋友繪影繪聲的推介下,往往花費甚鉅。然而,攝取這些營養補充品能為身體所用嗎?

     

    會不會有過猶不及的危險?到底要吃多久才會有效?哪些人需要補充?諸如這些疑問,若無嚴謹的醫學實證基礎,

     

    正常健康的人要補充營養補充品前必須深思熟慮!

     

     

    其實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食物可以預防或治療癌症,當然包括口服營養補充品,在癌細胞未產生前,

     

    某些營養素可降低癌細胞產生的危險性,在有癌症的情況下,良好的營養狀況可以輔助癌症治療的效果,

     

    但大部分的研究仍無法確定其“因果關係”。研究指出給予腫瘤患者口服營養補充品的補充,

     

    有改善食慾、降低發炎反應、維持體重與營養狀況的效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口服營養品並非腫瘤患者的必需品,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方便有效率的營養補充,並非人人都需要。若有食慾不佳的情況發生,通常會嘗試調整飲食內容,

     

    少量多餐,若仍無法改善,再考慮適量補充口服營養品,以達到營養需求。

     

     

    市售營養補充品種類繁多,可分為均衡配方、單品配方與特殊配方等。所謂均衡配方,即內含人體所需之所有營養成份,

     

    而單品配方,如高蛋白粉、特殊油脂粉末或麥芽糊精類,所含的營養素並不完整,

     

    是為了補充某類食物或熱量攝取不足時適用的;特殊配方即依據不同疾病需求,

     

    調整營養素比例或添加特殊功效營養成分之產品,如適合糖尿病患、腎臟病患、腫瘤病患、或嚴重創傷者等不同的配方,

     

    可提供各類疾病患者需求,並區分為適合口飲、管灌食或兩者皆可。

     

     

    由於大多數患者並非單一疾病,其適當之熱量或營養素需求,必須綜合病患目前整體疾病狀況,

     

    並應定期評估及更改合適營養補充品。

     

     

    在癌病治療過程中,患者有好的營養狀況可以增加病患本身的免疫力,讓病患守住最後一道抗癌的關卡,

     

    增加體力來對抗癌症,而癌症本身或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都可能影響到進食,

     

    所以營養照顧都是配合病患所產生的症狀來調整飲食供應的方式,希望搭配不同的營養治療方式,包含由口攝食,

     

    必要時補充合適之口服營養補充品,或靜脈注射營養等,期望營養狀況能有所改善,促使抗癌效果加分。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油與癌症-文/鄭伊伶 藥師

     

    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被認為會增加罹癌的危險,而一樣是富含蛋白質的魚肉對罹癌的影響是否有別於其他肉類?

     

    在探討魚肉的致癌性時,也要考慮食肉同時攝入的脂肪含量,高脂飲食通常會增加癌症的形成。而研究分析,

     

    顯示吃魚對消化道的癌症的確有保護作用,即使吃少量的魚,也有利於許多癌症的預防,魚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機制發揮抗癌作用?

     

    魚油主要是從魚的脂肪中提煉出來,魚和魚油都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3種主要成份:

     

    次亞麻油酸(gamma linolenic acid;GLA),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及 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人體沒有辦法自行合成這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須完全由食物中獲得,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是魚油最主要的食物來源,

     

    素食者不能食用魚類,也以可以用植物性的亞麻仁油(flax seed oil)取代。

     

     

    至於魚油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功能呢?近年來發現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經醫學確認的功效為:

     

    預防與治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降低三酸甘油脂、抑制血栓形成、降血壓、降血脂、降低消化癌發生的機率,至於真正的抗癌機轉並不完全清楚,

     

    但被認為降低內生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關,因為癌細胞會促進這些內生性物質的過渡分泌,導致疼痛、發炎現象,

     

    而慢性發炎也是癌症的一個危險因子。目前雖然尚無足夠實證醫學的資料來證實魚油有防癌的功效,

     

    但在動物實驗上魚油可有效減少癌細胞生長發展的作用。另外,癌症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期間,

     

    大約有三分之一會因為副作用而體重下降。多數的癌末患者,約有80-90%會出現食慾不振、體力衰弱及經常嘔吐的惡病質現象,

     

    引發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癌細胞會分泌一些物質,促使人體內的發炎因子不斷分泌,加速患者的新陳代謝率,

     

    使得肌肉組織與脂肪大量消耗,造成體重急速下降,造成人體處於極度衰弱的情況。

     

    而魚油中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減緩體內蛋白質的耗損及脂肪組織破壞,

     

    因此可以為癌症惡病質的患者保留更多體組織,同時也保留更多體力。

     

     

     營養不良似乎是癌症末期病患重要指標,而魚具有抗癌的潛力,但這主要指的是新鮮的魚而言,建議每週至少兩次食用深海魚類,

     

    若不易攝取充份,才以魚油膠囊補充,由於魚油含有多元不飽合脂肪酸,所以很容易被氧化,所以補充魚油應該愈新鮮吃愈好,

     

    同時補充維生素C、E及含抗氧化效用的蔬果。另外,深海魚油與一般魚肝油是不同的,前者是補充omega-3脂肪酸,而後者則是充維生維A與D。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麴降血脂?如何健康吃? 文/江怡儒藥師

    文/江怡儒藥師

     

    隨著媒體報章雜誌無所不在的強力放送下,現代人健康概念日益提升,民眾對於飲食觀念不再只是追逐排隊食品,

     

    對於吃得健康方面也日益被重視,因此市面上推陳出新,紅麴製品降血脂,因此紅麴蛋捲、紅麴餅乾、紅麴香腸…等製品大熱賣,

     

    好像吃了這些產品吃越多越健康,然而真是如此嗎?而患有高血脂的民眾是不是可以服用市售的紅麴膠囊當成保健食品來取代藥物呢?

     

    還是一起吃效果更佳,療效更強呢?

     

    紅麴含紅麴色素、Glucosamine、γ-GABA、Monacolin K、Lecithin等等成分,紅麴之所以可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主要天然成分Monacolin K(即Lovastatin)能專一性地抑制膽固醇合成之關鍵酵素HMG-Co A reductase的活性,達到降低血脂的功效。

     

    此作用機轉與降血脂藥物中statin類降血脂藥物相同,唯市面上的紅麴多為食品,而紅麴菌種的來源與製程,攸關降血脂的能力與麴霉素殘留問題。

     

    誠如藥物要達到其療效必須到達其一定的血中濃度才能發生效用,濃度過低並不能達到其效果,

     

    因此例如紅麴蛋捲、紅麴餅乾、紅麴香腸…等產品其中所含的紅麴含量低,若依一般的飲食來食用對降血脂功能甚微,

     

    然而若因此每天都大量食用,其食品本身所含的澱粉、脂肪、糖分…等熱量成分在還未達到降血脂功能之前早已成為另一種發胖的成因。

     

    相反地,若本身已是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如:Fluvastatin(益脂可)、Atorvastatin(立普妥)…)的病患,

     

    又服用紅麴含量較高的紅麴膠囊類製品,相當於加強了藥物的療效,導致藥物血中濃度過高,造成肝腎功能負擔,

     

    並易導致如橫纹肌溶解症的副作用,不可不慎。建議患有高血脂的病患應審慎考量並徵求醫師或藥師的意見,以免花了冤枉錢又賠了健康。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吃維他命補充品 增早死風險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12日 上午4:34

    鐵鎂銅等礦物質補充品也無益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一份針對將近3萬9000名婦女、涵蓋時間長達近20年的研究指出,數百萬人在吃的維他命補充品,可能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死亡風險。研究發現,吃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6、葉酸,以及鐵、鎂、銅等礦物質補充品,都與統計中早逝率的提高有關。

    芬蘭、挪威、美國和南韓科學家,針對「愛荷華州婦女健康研究」的3萬8772名婦女健康資料進行分析,這些婦人年齡在55到69歲,從1986年開始的18年期間,分別在1986年、1997年和2004年問卷調查她們服用維他命補充品的狀況,再與死亡統計數據做交叉分析;研究結束時,85.1%的婦女每天至少吃1次維他命補充品。

    研究發現,吃銅礦物質補充品導致早死風險增18%,葉酸5.9%,維他命B6為4%,鐵3.9%,鎂3.6%,鋅3%,綜合維他命2.4%;其中,礦物質鐵補充品對健康的影響「尤其令人關切」,服用高劑量引起的死亡風險也較高。相較之下,僅有鈣補充品與降低死亡風險有關。

    研究人員不清楚維他命補充品與增加早逝風險的關係,或許是干擾身體自然防禦機制使然。這份在美國「內科醫學檔案」期刊發表的報告也承認,研究對象另有危及生命疾病或許也有影響,但報告結論仍認為,一般人只需確實做到每日飲食均衡,就能攝取適當的維他命和礦物質。

    東芬蘭大學研究人員莫蘇說,「根據既有證據,我們認為要一般大眾廣泛使用營養補充品的理由很少」,「建議在有充足醫學理由下使用,如因營養缺乏疾病引起的症狀。」

    這份研究支持2008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份大型研究的結果,即服用一些維他命補充品會提高早死風險16%。不過,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瓊斯博士認為,這項研究「並未顯示出吃維他命補充品造成婦女早死」,也未考慮觀察對象是否因疾病補充維他命,如因貧血補充鐵質,造成早死的有可能是這些疾病、而非補充品。

    AF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